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注册会员 | 忘记密码 | 退出
关键字:
十二五节能环保|电力节能|节能服务|节能电机|十三五|政务动态|冶金|电力节能产品及技术|煤炭|节能锅炉
新能源|节能通用机械|暖通制冷|通用节能装置|光伏|绿色照明|国际视野|十大节能工程|企业动态|专业论文
人物访谈|推荐案例|变频器|
>>首页 >> 商业资讯 >> 新能源资讯 >> 查看资讯信息
订阅社区杂志
我国储能行业未来三年将步入快速增长期
(时间:2016-9-9 9:22:02)
  我国的储能行业才刚刚起步,挑战依然艰巨,但储能产业最艰苦的阶段已经过去。未来3年,储能行业必将迎来行业发展的快速增长期。
  我国的储能行业才刚刚起步。一方面,技术还比较欠缺,储能电池研究较多,但也只是对材料和单一装置进行研究,整个系统应用、整个产业并没有一个明晰的技术路线,哪类技术、哪种项目更有市场发展前景还未可知。 
  另一方面,我们国家现阶段没有为储能技术产业化度身定做的政策体系和价格机制,尤其是针对电力储能,基本没有实施细则的政策,参与电力市场的机制很不健全,绝大部分储能项目因为成本高不具备盈利性,也缺乏可预期的收益以吸引资本跟进,利用峰谷差套利、通过参与需求响应获得额外收益等用户侧手段一时也很难实现。 
  虽然我国新能源行业挑战依然艰巨,但储能产业最艰苦的阶段已经过去。未来3年,储能行业必将迎来行业发展的快速增长期,未来5年,“质量、成本、金融”将成为产业的关键要素,并将成为未来储能产业的关键突破点。
  根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储能应用分会联合发布的《中国储能应用产业研究报告(2016年)》显示,预计在“十三五”期间,国内储能市场将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业内专家认为,2018年前,将是先进储能技术重要的示范应用阶段。2020年将在用户侧大力推广先进储能技术应用。2030年,将会普及应用先进储能技术解决方案。 
  从市场趋势来看,预计到2020年底,国内电力辅助市场、基站备用电源、风光发电领域、分布式发电及微电网、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和家庭储能等六大领域配套储能系统累计装机容量达到53GW,未来五年年复合增长率9.5%。
  从六大领域的配套储能情况来看,预计到2020年底,电力辅助市场、基站备用电源、风光发电领域、分布式发电及微电网、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站和家庭储能等六大领域配套储能系统累计装机容量分别为25GW、21GW、6.2GW、364MW、228MW和42MW,前三大领域占据市场98.8%的份额。
  从技术趋势来看,从配套储能电池的技术来看,预计到2020年底,国内物理储能累计装机容量约31GW,占比58.8%,仍将以抽水蓄能为主;化学储能累计装机容量约22GW,市场占比41.2%。
  尽管从趋势来看储能产业前景可人,但要实现储能的可持续发展、商业化推广,还需要一个市场化的电力体系。2015年11月底,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了电力体制改革的6个配套文件,其中,《关于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电力交易机构组建和规范运行的实施意见》为下一步电力市场建设提出了方向和目标。
  与2002年的市场化改革相比,新一轮电改的一个特点就是将形成以中长期交易和现货交易并举的电力电量平衡机制,构建容量、电量、辅助服务等多元的电力市场体系,除电能之外,调频、调峰、备用、容量保障等能源服务也能通过合理的市场机制获得合理的经济收益。在新的市场体系下,各类市场主体将逐渐地全面进入市场,电力资源通过市场机制在区域范围内进行灵活、合理的配置,服务于能源和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发展。
  此外,近期陆续出台的一系列国家政策,包括《“十三五”规划纲要》、《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和《国家能源局关于促进电储能参与“三北”地区电力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等都赋予了储能重要的发展地位和使命。随着电改的推进,电力现货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储能的发展也将面临一个真正的飞跃,成为支持国家能源结构调整、能源转型的重要因素。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推荐图片
火电厂节能减排创新技术交流会 
  4月23日,中国能源研究会与大唐集团公司在集团公司总部联合召开火电厂节能减排创新技术交流会。集团公 
热点文章
·福建电力将新扩建500千伏21座 220
·老板电器携手妇基会,守护家的味道
·庆祝江苏航天水力新沟河江边枢纽工程产品出
·“创新,开拓,务实,进取!”——CDMC
·可实现快速响应及同步数据采集的风电场监控
·能率荣获万科集团2014年度A级供应商
·《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解读
·七部委发布燃煤锅炉改造方案 数千亿市场将
·火电厂节能减排创新技术交流会在大唐集团召
·冀东等水泥企业获今年首批节能改造财政奖励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网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见反馈
网站服务热线:010-56350733 媒体合作:010-56350733 北京中兴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gjjnhb#gjjnhb.com(#改为@)
域名:www.gjjnhb.com www.gjjnhb.cn 中文域名:www.国际节能环保网.com
经营性网站许可证京ICP08057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京ICP备0900751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5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