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注册会员 | 忘记密码 | 退出
关键字:
十二五节能环保|电力节能|节能服务|节能电机|十三五|政务动态|冶金|电力节能产品及技术|煤炭|节能锅炉
新能源|节能通用机械|暖通制冷|通用节能装置|光伏|绿色照明|国际视野|十大节能工程|企业动态|专业论文
人物访谈|推荐案例|变频器|
>>首页 >> 商业资讯 >> 新能源资讯 >> 查看资讯信息
订阅社区杂志
发展氢产业首先应该打破认知壁垒
(时间:2017-9-8 15:41:37)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在交通运输、储能转化、备用电源、家庭综合能源系统等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潜力,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布局较早,发展较快。近年来,我国政府也高度重视氢能产业发展,并将其纳入能源战略,助推氢能产业健康快速发展。但是人们对氢的认知特别是在氢安全领域了解的还不够深入。   

  北京海德利森科技有限公司产品总监韩武林先生在9月6日举办的氢能与燃料电池线上微论坛暨CHFC2017发布会上指出:“在我国,氢能的发展安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发展氢产业首先应该打破认知壁垒!”。  
  打破行业认知壁垒  强调氢能使用安全可控    
  不了解氢的人一说起氢,他们的认知就是氢气,氢气是一种危化品,谈氢色变,这是对氢的不了解。懂得氢的人可谓一见氢心,他们的认知是:氢不仅是一种气体,而且氢是一种高效清洁的能源,是电-氢-电,电-氢-用的能源应用的一个转换器,能源互联网的路由器。氢能的安全是目前现在无论是社会还是国家都特别关注,所以,克服行业认知壁垒,转变业外观念,是今后氢发展不可缺少的环节。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只要按照标准法规生产储运,在使用氢能的时候,就是安全可控有保障的。以氢能汽车为例,氢能汽车在联合国UN GTR13框架上已经发布了<<氢燃料电池汽车安全全球技术规范>>。提出了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的通用要求和安全系统性能要求,实验方法和认证要求。  
  国家氢能标委会也根据国情发布了关于氢安全的技术规范。在国内,浙江大学郑津洋教授研究团队在氢安全上做了很多研究,包括高压氢泄放、氢气瓶耐火性、氢疲劳、氢的相容性等。自从去年氢能元年开始之后,中国标准研究院、中国特检院还有佛山云浮,在氢能安全方面也开展了各项研究工作,并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氢能安全监管日程确定  共享理念促进行业发展  
  国家质检局、国家工信部以及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在内的国家机构都很重视氢安全,但从目前国内的氢安全发展与发达国家尤其是日美欧盟相比,仍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目前国家缺少一个功能完善的氢能检测第三方实验室,特别是全面的氢安全检测实验室。针对氢安全监督和管理问题,国家将于9月21日成立危化品储运装备技术与信息化专委会,对于氢能产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氢气储运装置也即将颠覆传统思维进行信息化管理,未来有望采用“云平台”管理氢气等一系列危化品。对氢气气瓶、氢气长管拖车,氢燃料电池汽车车载气瓶,储氢容器等进行电子标签信息化管理的同时,也保证了对各种危化品的实时监管,更能达到氢能广泛使用的目的。无论是氢气瓶、氢气储罐还是加氢场所,氢安全都会在云数据管理之下。  
  完善氢安全技术法规  促进未来氢安全发展  
  对氢能的安全、质量进行控制,能够使我们将来对氢能事故原因的预测打下基础,这也要求我们完善氢安全技术法规,本着安全的理念设计氢能设备。利用风险化评估,降低风险、避免风险,促进我们氢能产业的安全发展。  
  氢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二次能源,在交通运输、储能转化、备用电源、家庭综合能源系统等领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潜力。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氢能产业的发展,并将其纳入到了能源战略之中,氢能产业在部分地方政府和企业也已成为发展热点。氢能产业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毋庸置疑的会成为发展最迅速的能源之一。在氢能产业高速发展、高效使用的未来,氢安全也必将受到更加广泛的重视。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推荐图片
火电厂节能减排创新技术交流会 
  4月23日,中国能源研究会与大唐集团公司在集团公司总部联合召开火电厂节能减排创新技术交流会。集团公 
热点文章
·福建电力将新扩建500千伏21座 220
·老板电器携手妇基会,守护家的味道
·庆祝江苏航天水力新沟河江边枢纽工程产品出
·“创新,开拓,务实,进取!”——CDMC
·可实现快速响应及同步数据采集的风电场监控
·能率荣获万科集团2014年度A级供应商
·《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解读
·七部委发布燃煤锅炉改造方案 数千亿市场将
·火电厂节能减排创新技术交流会在大唐集团召
·冀东等水泥企业获今年首批节能改造财政奖励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网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见反馈
网站服务热线:010-56350733 媒体合作:010-56350733 北京中兴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gjjnhb#gjjnhb.com(#改为@)
域名:www.gjjnhb.com www.gjjnhb.cn 中文域名:www.国际节能环保网.com
经营性网站许可证京ICP08057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京ICP备0900751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5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