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订阅社区杂志 |
【节能】碳战军团观点:节能是追求更经济的产业 |
(时间:2013-4-8 10:37:14) |
近期有一段对话引起特别关注: 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张维迎:就我观察,我们的产业政策本身很多是不成功的,今天我们很多产业处的能力过剩是过去产业政策导致的结果。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朱之鑫:是不是所有的产能过剩是由于产业政策造成的呢?我想这个恐怕值得商榷。产能和需求本身就是一个矛盾,大家都知道很简单的,最根本的一条,就是搞好供需之间的问题,所以咱们读经济学的时候都讲供给和需求这对矛盾。 张维迎教授的视角,引起节能行业很大的共鸣:其一:节能产业的政策和光伏产业几乎类似,而且节能产业的发展基本不成功。 但我们认为张维迎教授的观点,只看到了行业的现象,没有看到经济的结构本质矛盾。而国家发展改革委看到了经济规律的供需本质,但却从一直没有从本质上去解决问题,而是采用补贴、奖励等方式进行恶性的直接治疗。 全球经济危机的本质是全面地过剩型危机,而这种危机在中国其实更为凸显,相对于有购买能力的需求的过剩是第一层面的过剩,相对于资源制约的过剩是我国经济结构的根本性过剩。 在全球范围内几乎所有的政府都认为经济总量不断增长是衡量社会经济的根本性指标,所以经济危机来临时候,都不约而同的采取刺激消费刺激产业的政策。而没有看到由能源制约因素引起的过剩会导致人类经济结构的根本性过剩。我们总是想在供需过剩层面实施治疗,以赢得一个季度、二个季度、一年或二年的GDP增长为做成经济政策成功的目标。政治化的经济学,采用了一种几乎不问病因,就进行直接治疗的方法来管理经济。国家产业政策最根本的弊端就在于此。 节能产业、光伏产业、风电产业其本质上为人类提供以更经济的方式进行生产和生活的技术方式及管理方式,这些产业的本质是希望能够通过产业的技术应用让现有的生活或生活方式更节约更高效。 但是我们的国家政策导向却仍然按传统的GDP模式走向了另外一个方向,我们的政策关注点不是更经济的产业,而是产业经济,追求产业规模对GDP的贡献率。 如果尚德电力没有政府资源的介入,其企业采用的管理哲学一定是微观经济学。经济学的核心宗旨之一就是“何时叫停规则”,企业的生产经营和扩张,肯定会受至于成本与收益的对比关系,在处于风险边缘时候就会被叫停。 当时全球的宏观经济学领域,却没有“何时叫停规则”,只有不断的扩张和增长。尚德电力的发展介入了无限大的宏观经济学导向,已经不会使用叫停规则了。 为什么“今天我们很多产业处的能力过剩是过去产业政策导致的结果”,因为我们的宏观经济学没有叫停规则,所以导致产业能力过剩。而不断的刺激型政府,让企业不再顾及供需关系。 现在全球都在批唯GDP,认为是政府架着GDP绑架了社会经济。我们认为这种绑架是双向,民众对经济增长的追求度并不低于政府GDP。特别是许多国家的民选政府,如果放弃经济增长,肯定会导致下台。 行为经济学中有一个现象,每个人都会高估自己的作用和能力,都会将责任推诿给对方。民众将经济危机的责任推诿给政府,政府又将责任推诿给环境因素和经济因素。其实两者的内心都一直在追求规模化的行业经济的发展。 节能产业首先是一个更经济的产业,其次才是产业经济。如果政府和民众都能寻求更经济方式的成长,我们才能真正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传统的经济学和管理学,已经走到了终结的低端。或许我们还有部分的成长空间可以通过挤压、可以通过挣扎去争取。但那亦是社会经济的最后的狂欢。现在我国的经济方向为新型城镇化,认为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 我们认为这次的城镇化关键在“新型”二字,如果我们的目标只是以扩大消费扩大内需为途径推进城镇化。那么我们将迎来中国经济增长又一个黄金十年或黄金十五年,然后陷入更深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以片面刺激为发展的经济模式,永远也摆脱不了经济的致命周期。 本文仅代表作者及研究机构的观点与立场,碳战军团—节能产业可持续发展组织。
|
|
|
|
推荐图片 |
|
热点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