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注册会员 | 忘记密码 | 退出
关键字:
十二五节能环保|政务动态|冶金|电力节能产品及技术|煤炭|节能锅炉|新能源|节能通用机械|通用节能装置|暖通制冷
绿色照明|国际视野|十大节能工程|企业动态|专业论文|人物访谈|推荐案例|变频器|
>>首页 >> 商业资讯 >> 十大节能工程资讯 >> 查看资讯信息
订阅社区杂志
【节能】碳交易市场:用市场手段撬动节能减排
(时间:2013-11-29 9:27:36)
  在各方期待中,京沪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张了。从公布的信息看,京沪碳交易市场首期参与企业的数量规模并不大,前者约有490家,后者只有191家。
  作为一种机制性的探索和实践,参与企业数量、交易资金规模等因素其实并不那么重要。不过,一个现象却值得关注和深思。在北京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筹备阶段,本来有500多家企业参与其中,但到最后一刻,却有70多家企业选择了退出。
  企业选择退出碳交易市场,借口可以多种多样,但归根结底,反映出企业面对以市场化手段推动节能减排这一问题时,明显缺乏相应的准备。
  多年来,在各方共同努力下,节能减排理念已逐渐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但在实践层面,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更多地依赖“有形的手”的指挥和干预。这种监管方式虽然直接,但也容易带来“权力寻租”问题:一些企业完成不了减排任务,为了避开行政处罚,只能进行“政府公关”,极力给自己争取更多减排指标。如此一来,节能减排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在碳排放权交易的体系框架下,第三方机构将根据参与企业所处行业的实际,进行初始排放配额测算和分配,企业的排放配额使用情况将在交易平台上公开,碳排放权交易的过程也将实现透明化操作。换言之,在市场机制的“放大镜”下,企业再想弄虚作假就没那么容易了。
  企业在应对市场化减排杠杆的过程中感到“心里没底”,一方面源于对市场规则不熟悉的恐慌,另一方面也表明了市场机制已经给企业带来了切实的压力,更证明了用市场化手段撬动节能减排的方向是正确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节能减排工作更应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利用市场倒逼机制,让无法完成减排任务的企业付出“真金白银”的代价,让出色完成减排任务的企业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建立推动节能减排的市场化机制,手段并不局限于碳排放权交易。在今后的工作中,还应加快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建立有利于促进节能环保、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差别化价格政策体系,使价格杠杆更好地发挥作用。总之,只有多运用一些市场化的手段,多依靠公平透明的市场化机制,才能让节能减排成为自觉行动,让试图在减排中“钻空子”的市场主体无机可乘。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推荐图片
【节能】江西省交通运输厅举办 
  9月5日下午, 省厅举办公共机构节能工作培训。省交通运输厅胡钊芳总工程师参加培训并讲话。厅直各事 
热点文章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网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见反馈
网站服务热线:010-56126957 媒体合作:010-56350733 北京中兴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gjjnhb#gjjnhb.com(#改为@)
域名:www.gjjnhb.com www.gjjnhb.cn 中文域名:www.国际节能环保网.com
经营性网站许可证京ICP08057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京ICP备0900751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5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