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添加到收藏夹 注册会员 | 忘记密码 | 退出
关键字:
十二五节能环保|电力节能|节能服务|节能电机|十三五|政务动态|冶金|电力节能产品及技术|煤炭|节能锅炉
新能源|节能通用机械|暖通制冷|通用节能装置|光伏|绿色照明|国际视野|十大节能工程|企业动态|专业论文
人物访谈|推荐案例|变频器|
>>首页 >> 商业资讯 >> 十大节能工程资讯 >> 查看资讯信息
订阅社区杂志
安徽省邓玉委员:节能减排是打造创新型生态强省的当务之急
(时间:2016-2-22 9:28:41)

  2015年12月23日,安徽省首次拉响了重污染天气省级预警。面对雾霾,我们既要预警,更要从源头上防控。要想有效驱散雾霾、共享绿色江淮美好家园,首先要紧紧抓住节能减排这个“法宝”不放松,加快建设创新型生态强省。

  一、调整政策导向。改革干部考核和选拔机制,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将环境治理作为考核政府官员绩效的重要内容,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层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职责要求,设置各有侧重、各有特色的考核指标。 
二、提高产业转移环保门槛。地方政府要结合自身实际和资源禀赋特点,承接能够带动地区经济增长且环保的产业和企业,实现经济崛起。 
  三、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大力推进煤炭净化技术创新,促进低碳相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鼓励煤炭行业节能,提高煤炭资源的使用效率。积极发展水电、风电、光伏发电、沼气、核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各种低碳或无碳的绿色能源。将节能环保技术应用于能源行业,降低能源行业本身能源消费,减少碳排放。 
  四、调整产业结构。巩固农业基础,发展现代农业,建立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技术体系,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政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要提高现代服务业的比重,鼓励服务创新。 
  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省有关部门和各地要进一步促进高耗能工业企业加强技术改造、推进节能降耗、提升盈利水平。结合我省已制定的产业调整和振兴计划,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对高碳产业进行改造。设计在线监控系统,建立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对高能耗企业在日常生产中的能源管理工作进行有效监管。 
  六、完善相关政策。设立专项资金,支持重要领域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通过市场融资、政府引导的方式设立创投基金,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领域组织实施重大项目和工程。由政府首购和订购重大创新产品,加快节能减排、低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创新推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完善资源环境交易机制、协同整治地区环境污染,促进节能减排手段市场化。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重点扶持节能减排领域重 点项目和工程。制定税收优惠政策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创新成果转化。 
  七、健全节能标准化管理机制。一要完善节能标准体系。实施能效标准推进工程,形成覆盖工业、能源、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的节能标准体系;实施节能标准化示范工程;推动节能标准国际化。二要强化标准实施。加强政策与标准的有效衔接;严格执行强制性节能标准;将强制性节能标准实施情况纳入地方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加强节能监察力度。 
  八、推动低碳技术创新。建立科技政策创新机制,加大节能减排技术研发力度。支持科研单位、高校和企业开发高效节能减排工艺、技术和产品。培育低碳技术科研和产业化基地。政府要直接参与低碳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工作。此外,还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 
  九、推广低碳消费模式。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建设低碳化公共设施,对办公场地进行改造,使其达到符合节能要求的标准。制定《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办法》。推广无纸化办公,加强对公务车辆的监督管理。引导公众生活低碳化,提倡勤俭节约 

关闭窗口打印该页
推荐图片
火电厂节能减排创新技术交流会 
  4月23日,中国能源研究会与大唐集团公司在集团公司总部联合召开火电厂节能减排创新技术交流会。集团公 
热点文章
·福建电力将新扩建500千伏21座 220
·老板电器携手妇基会,守护家的味道
·庆祝江苏航天水力新沟河江边枢纽工程产品出
·“创新,开拓,务实,进取!”——CDMC
·可实现快速响应及同步数据采集的风电场监控
·能率荣获万科集团2014年度A级供应商
·《工业领域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行动计划》解读
·七部委发布燃煤锅炉改造方案 数千亿市场将
·火电厂节能减排创新技术交流会在大唐集团召
·冀东等水泥企业获今年首批节能改造财政奖励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诚聘英才 | 网站地图 | 网上有名 | 加入收藏 | 意见反馈
网站服务热线:010-56350733 媒体合作:010-56350733 北京中兴聚源科技有限公司 Email: gjjnhb#gjjnhb.com(#改为@)
域名:www.gjjnhb.com www.gjjnhb.cn 中文域名:www.国际节能环保网.com
经营性网站许可证京ICP08057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京ICP备0900751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151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