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创业板上市委员会第12次审议会议结果显示,哈尔滨森鹰窗业股份有限公司首发符合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和信息披露要求。这标志着,以门窗为主业的赛道里又跑出一家上市公司。对此,该公司研发中心总经理、首席设计师王勇表示:“事由人作,业以才兴。我们长远投资人才建设方案,有效助力了企业创新赋能‘加速跑’。”

森鹰窗业成立于1998年,是一家专注于定制化节能铝包木窗研发、设计、生产及销售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王勇研究生毕业后加入森鹰担任技术部经理,20年来始终本着一颗匠心,朝着行业专家的方向努力,积极打磨工艺、深耕品类、钻研性能产品,特别是在负责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的工作上,他下足了功夫。
门窗是定制类产品,想要打造优质门窗就必须有强大的技术生产团队支撑。当时,北上广等地大量别墅拔地而起,门窗订单暴涨,王勇采取的措施是在生产基地中选拔合适的技术人才,由他们先“顶”上去,再从全国各地广招优秀人才,让“合适的人上车、不合适的人下车”,由此完成技术人才的迭代更新。
对于技术人才的管理,王勇采用任职资格管理和绩效管理的“双管”方式:根据人员的技术能力进行分级管理,在基本工资收入上进行等级区分,此举能有效调动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还能避免主力队伍流失。绩效管理中融入“以老带新”考核,通过绩效和收益的双调节,发挥老员工的模范带头作用,缩短新员工培养周期。此外,王勇还特别注重技术文件的储备,编制项目设计指导书、技术标书、设计人员作业指南等文件,以减少老员工的工作量,实现了新员工的精准培养和考核。
打造“匠人”,培育“匠心”。近年来,王勇参与和组织了工匠大赛、“星辰计划”、QCC大赛等各类赛事和评比,为企业挖掘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技术人员。他本人成功开发新产品20余种,获得国家专利50余项,其中由其负责统筹开发的PASSIVE 120系列木铝塑多层复合超级保温隔热窗通过了德国被动式房屋研究院的认证,他个人也因为在行业中的发展成果获得黑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颁发的科学技术二等奖,被中国建筑金属协会评为“科技创新优秀个人”。此外,一大批优秀技术人员也在王勇的辛勤“奋斗”下脱颖而出:玻璃车间代文龙身,同事称他“万能工匠”,具有组织协调各工位的能力;木窗一部刘龙,他是新产品成装工艺的先行者,还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木窗二部成装工人易炳峰,在黑龙江省“五个百万”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评选中获得“龙江工匠”称号。
24年来,森鹰累计获得了411项专利,现有专利87项,其中发明专利27项,一大批技术型、专家型森鹰工匠,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为企业打造了一大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产品,企业也因此先后被科技部认定为火炬计划高新技术企业、被工信部认定为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在其中王勇功不可没。(马小鹏/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