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进、“双碳”目标引领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海上风电产业正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经济绿色增长的关键力量。6月20日,2025海上风电大会在辽宁大连开幕,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大会重要承办单位与来自政府、业界及学界的数百位代表齐聚一堂,围绕海上风电政策、技术创新、绿色港口及国际合作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入研讨。
据悉,本次大会聚焦“双碳目标能源转型”“全球海上风电市场展望”“深远海挑战”“电力多元化转换”“海上风电与储能协同”等主线,通过主旨演讲与论坛等形式,共同谋划发展计划。与会嘉宾围绕完善机制、技术创新、产业融合及国际合作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分享实践经验。
会议伊始,辽宁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健代表辽宁省委省政府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他表示,海上风电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辽宁凭借良好的清洁能源基础、丰富的海上风电资源以及强大的风电消纳能力,正成为海上风电产业发展的热土。2024年,国家能源局批复辽宁1310万千瓦海上风电资源,为辽宁海上风电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目前,辽宁正重点打造大连、丹东、营口海上风电母港,积极探索全球海上风电新生态的发展路径。同时,辽宁坚持源网协同发展,加快推进煤电灵活性改造、绿电制氢氨醇示范、氢冶炼等项目,为海上风电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大连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邱宝林在会上表示,大连立足国家战略,大力发展海上风电产业,已建成东北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预计2025年末装机容量将突破700万千瓦。大连将紧紧抓住这一发展机遇,围绕东北亚航运中心和新津能源中心定位,以绿电生产为主线,深化政企合作,打通以大连为节点的产业链,为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和绿色发展贡献大连力量。
世界风能协会副主席、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在发言中指出,风电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融合了高端装备、新材料、智能控制、深远海工程等尖端技术,具有显著的“链主”效应。其上游关联高端材料、精密制造,下游驱动工业企业绿色发展,配套服务带动人工智能、勘察设计、检测认证、海洋工程、货物运输、金融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辽宁1310万千瓦海上风电的开发建设,为省内传统制造向现代化、智能化、绿色化跃迁提供了战略支点,将带动多个产业链条协同发展,推动辽宁从传统重工业向多链融合、高端绿色的现代产业体系转变,助力辽宁成为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排头兵。
作为大会重要承办单位,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晨光向与会嘉宾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道,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战略聚焦海上风电领域,将大连视为公司辐射整个北方海上风电市场的战略支点与核心枢纽。作为中国风电行业的先行者与引领者,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攻克了超大规模海上风电集群的智能控制与场级尾流控制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打造了9MW海鹞平台以及16-18MW海鹰平台系列海上风电机组,实现了公司在辽宁的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庄河Ⅴ项目批量交付与稳定运行,成功实践了“辽宁产、辽宁用”的本地化发展模式。
同时,依托国家级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优势,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大连构筑了东北地区最为完整、最具竞争力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显著提升了关键零部件本地化配套能力与技术水平,并相继落地东北最大风电高端装备基地、集团内唯一新能源投资平台及集团内首个风电新材料制造基地等项目。未来,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希望携手政府及全球伙伴,深度参与大连国际海风母港与临港产业集群建设,深化布局新能源消纳、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材料等产业,创造百亿投资、千亿效益的区域发展新引擎,为东北全面振兴注入绿色动能。
在圆桌对话环节,程晨光还与政府及全球产业链企业代表就全球海上风电产业链供应链协同发展展开深入探讨,针对全球海上风电市场环境新趋势、深远海风电技术创新、产业融合与协同、风电国际合作等议题发表了独到见解。
此次大会的召开,对于科学开发海上风电、推动全球产业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运达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将与各界伙伴携手,凝聚共识,有力推动全球海上风电产业共筑新生态,共赢绿色未来。
|